书籍封面设计技法介绍
书籍封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音乐的序曲,是把读者带人内容的向导。
封面设计同绘画创作一样,都是空间艺术。但它又和绘画有所不同,研究封面设计的艺术规律,首先要研究封面这一艺术形式自身所具备的某些特性,同时也要研究它与其它造型艺术的区别。
封面设计是从属性的艺术,它必须为书籍的内容服务,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封面设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质,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由于一本书的立体结构使得封面经常处在辗转反侧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主要表现在供人们翻阅;封面设计只能在规定的开张范围内进行,限定运动空间;封面设计受到方向的束缚,中式翻身只能向右,西式翻自只能向左;封而设计要考虑书籍的整体形态,封面与封底、环衬、扉页、版式要内外协调,风格一致;封面设计要熟悉印装工序,须与印刷工艺和装帧材料结合;封面设计必须容纳书题、作者名、社名等文字,使图与字浑然一体;封面设计是装饰性艺术,无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都要采取装饰手段;封面设计只能通过印刷工艺生产成书籍,才能同读者见面。我们了解了书籍封面的这些基本特征之后,在研究封面设计艺术规律时,就会发现,绘画的创作法则普遍的适用于封面设计,而封面的设计方法却区别于一般的绘画创作。虽然两者有相近之处,但封面设计不像绘画创作那样具有完全独立的性质。绘画是以作品的原稿或印出成品同观众直接见面.而封面设计却要综合上述各种因素之后才能产生出来,并同书籍一起服务于读者。
立意
在书籍封而设计的诸因素中,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是立意。所谓立意,即指封面作者对于书籍内容的理解、感受,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的想法。我国传统绘画主张“作画贵作立意”,“意在笔先”,“成之命笔,惟意所到”,“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封而设计立意高远奇绝,如望腾云显神龙,令人仰止惊叹。
封面设计的立意.要求作者熟悉生活并且具有多方面的生活感受,要厂泛的学习和借鉴中外艺术的精华,要深刻地研究和理解书籍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读者对象、装帧材料、印刷工艺等诸多因素,进而达到立书之意。只有这样,才能在封面设计中体现出恰如其分的艺术境界。
潜心其中 我们设计一部书:籍的封面,首先要熟悉书籍的内容、主题、性质、特征、风格等等.犹如作家在创作之前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素材一样,去发现故事与情节中同封面设计有关的真谛,去提炼与概括书籍的主题,并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去进行再创造。书籍内容是封而立意的根基,对内容、主题理解的越深,在立意中就越有选择的自由。“人乎角色之中,出乎角色之外”,要先使自己进入角色,又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并不等于角色。封而作者只是阅读书籍内容还是不够的,必须有进入角色的情感体验,“悟之愈深,画之愈切”,才能深得其法,使立意深化。
驰骋想象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有两种,即“再现的想象”和“创造的想象”。“再现的想象”只是回忆以往那些旧的印象,复演一再用过的旧经验,这只能是简单的重复,不能产生精湛的艺术。而“创造的想象”则要冲破局限性,展开思维空间,从微观到宏观,从一滴水到大干世界,社会、生活、人类、历史无所不涉,正如晋代哲学家葛洪所说:“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但是,“创造的想象”绝不是胡思乱想、冥思苦想、奇思怪想,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形象思维规律,“创造的想象”就是形象思维。有这样.才能有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觉,迁想妙得也。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凡是艺术创造都是平常材料的不平常综合,创造的想象就是这种综合作用所必须的心灵活动。”封面设计的材料综合,除了作者研究书籍内容之外,还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装帧艺术手法,给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以补充和改造,创作出封面所需要的、带有作者浓厚情感的艺术形象来。
在封面设计的立意过程中发挥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无疑会开拓深邃的意境。
艺术联想 封面设计的立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艺术联想。一部小说洋洋万言,包含着错综复杂的故事与情节,要一幅只有32 开张平面空间的封面去容纳它庞大的内涵,去包罗万象,无论如何也是无能为力的。封面设计要确切地表现书籍的主题,必须突破封面自身容量的局限,借助于艺术联想去扩大意境,使读者不单就封面看封面,而是通过封面所表现的形象去联想到更多的内容。这既能使读者加深对书籍主题的理解,同时也能丰富我们的表现力,获得更多的创造自由。
一幅成功的封面作品,能恰如其份地以形象给人的感受为基础展开艺术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如果离开了对形象的感受去任意想象,就不是艺术的联想。所以.封而设计的联想力要包含作者的设计意图之内,即封面作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有了某种激情和形象的感触而进入设计的立意过程时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意义。恩格斯说:“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封面作者的表现手法越是隐蔽,赋于读者的联想空间就越大。凡能激发人们展开艺术联想的封面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寓“无限”于“有限”之中,寄情写意,思而得之。
以情动人 艺术的本质是情致,艺术的魅力即情感,“无情不成书”,…隋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切文艺创作都是用形象思维来反映生活,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感情特点。画家画人,就必须画情,即使是对自然界“无情物”的描绘,也无一不包含着画家感情的浓汁,使“无情物’’有情化,使“景语”皆为“情语”。封面设计也要以情动人.没有情感的封面就像蹩脚演员的拙劣表演,看了令人觉得味同嚼蜡。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别林斯基也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可见,情感在艺术创作和封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封面立意中的情感表现,是艺术活动的动力。一个封面作者,必须设法在书籍内容中找到能唤起和表现其情感的形象,才能激
发自己的创作欲望。刘勰所说的“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封而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所以有感人的魅力,就是由于浸透着作者对书籍内容所描绘的形象的情感体验,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
意在画外 深邃的立意能使封而设计的艺术效果“出人意料之外”,“人乎情理之中”。“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堕其实”。以意取胜,当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艺术创作非常讲究“艺术含蓄的魅力”。艺术含蓄,诗人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音乐家称为“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画家说
是“意到笔不到”。封艺术也有着“象外之象”、“弦外之音”之说。一幅令人叫绝的封而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总是“表”得“少’’而“现”得“多”,以一当十,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
豹”。艺术含蓄能突破有限的空间,进入无限的境界。正所谓“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也。
意境要新 封面设计中立意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意境。意境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中国古代绘画非常注重创造意境,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把“气韵生动”列为
诸条之首。“气韵’’即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情感的最高艺术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把意境称之为“此盖m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见,意境决定着艺术创作之命运。意境的形成无非是从尚形到尚意、从景物到情感。然后又以尚意、达情为主,即离不开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受。情中景,景中情,情景交融,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就是刘勰
所说的“思想为妙,神与物游”的境界。
封而设计的意境,只能通过形象思维来完成。形象与情感交融于艺术想象的活动之中,离开形象的情感不是艺术的情感,离开情感的形象也不是艺术的形象,正所谓“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也。封面作者不能离开形象思维的规律,不能离开书籍的内容去制造“意境”,艺术意境的创造,必须经过作者与欣赏者的思想交流,产生精神共鸣.才能达到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理想效果。
构图
封而设计的构图,是表达立意的语言。如果说立意是封而设计的灵魂,那么构图就是封面设计的骨肉,深邃的立意只有通过完美的构图、精巧的造型才能体现出艺术效果。所谓构图,就是立意在封面上的形象体现,即用形象的置阵布势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一幅好的封面构图,能够充分表达封面作者的艺术情感和创造的意境。
我国传统绘画非常重视构图,把构图叫做‘‘布局”,‘‘目有全局,胸有全牛”。谢赫六法则把构图称为“经营位置”。马蒂斯称构图:“就是把画家所要应用来表现其感情的各种要素,依照装饰
的意味适当地排列起来的艺术。”构图对于一幅封面来说,起着决定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作用。
封面设计的构图,是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的,没有艺术形象,构图也就不能成立。艺术形象的塑造,一是取决于封面作者对书籍内容理解的深度,二是对生活的感受程度,三是对艺术研究的厂—度,三者缺一不可。这样创造的艺术形象,不落窠臼,摆脱了图解式的俗套,具有艺术感染力。封面设计的构图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效果,不仅仅是依赖于它们实际上表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依赖于它们唤起了人们什么。
平面构图 封面设计的构图,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平而分割。分割是一种重要的构图方法,是将组成画而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最佳的配置,如果安排处理得当,会给构图带来主题清晰、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平面分割像几何形体的组合,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罗列式的构图则显得繁琐臃肿。平面构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装饰性,这对构图以及形象塑造有着直接的关系。封面设计是装饰性的艺术,然而构图必须考虑到怎样使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进入装饰,即使把一幅绘画或摄影作品用在封面上,也必须在构图时考虑如何受装饰的支配,它既要服从于装饰,又要起到装饰的作用。
经营位置 我国传统画论所讲的“经营位置”、“置阵布势”,说的都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解决构图的局部和整体关系问题,即“对比与调和”、“分散与呼应”、“比例与权衡”等等。“对比与调和”讲的是对比能产生美的因素、美的趣味,能显示出黑白、疏密、长短、顺逆等形象的各自特征。但需调和、统一,否则在封面构图中会各自为政,不能收到理想的审美效果。“分散与呼应”,即封而构图中整体的分散作用在于展开画而,使各个部分的安排和处理达到虚实相生的目的。呼应的作用在于使内容、形式、色彩、气势等的集中,使封面构图形成散而不离的最佳形态。
“比例与权衡”是研究构图中局部和局部、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一幅封面的构图,首先要解决大局,即主要设计形象的定势定位,使整个画面形成气势,才能达到突出主题、气韵生动。有些成功的封面作品使人人目动心,除了运用其它形式因素之外,关键就在于构图的布局和位置经营的巧妙。
主次分明 封面设计的构图.非常注重整体形态,如何解决好艺术形象的主次关系,正是体现整体设计观念的布局。在封面设计中,只有形象主次分明,画面才能豁然开朗。有一定创作经验的封面作者,总是煞费苦心地去调解艺术形象的主次矛盾,无论采用概括、夸张、象征、比喻等任何艺术手法,都以达到完美目的为原则。除此之外,对次要形象群删繁就简.最后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形象的陪衬,是对构图中的主要形象在内容上的丰富和补充,好花总得绿叶扶,只有主次分明.才能使封面设计的主题突出。